关于清朝的建立,流传着一个广为人知的传说。
这个故事的基本内容是:努尔哈赤原本是李成梁家中的奴隶,后来偷跑了出来,凭借着一本《三国演义》和十三副铠甲,便敢向大明朝挑战,最终他的后代建立了大清王朝。那么,这个说法是真是假呢?
其实,答案是否定的。努尔哈赤并非奴隶出身,他的家族背景相当复杂且显赫。
女真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,早在夏、周时期便有他们的记载,不过那个时候,女真并不叫女真,而是称为“肃慎”。由于这个族群长期生活在东北的寒冷地区,人口数量较少,导致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始终不显眼。直到宋朝时期,辽朝和宋朝在北方形成对峙局面,大宋为了牵制辽朝,特意拉拢女真民族,使得他们短暂地在历史上崭露头角。那时,完颜阿骨打建立了后金。虽然后金最终被蒙古帝国所征服,女真族也成为了蒙古的附属,但他们的历史并没有因此终结。
到了元朝末期,朱元璋推翻了蒙古政权,北方陷入混乱。这时,猛哥帖木儿,女真一个部落的首领,带领族人投奔了高丽。后来,朱棣篡位成功,他特意写信邀请猛哥帖木儿回归祖国,表示愿意宽恕他并允许与中原互通有无,还能保留对自己部落的管理权。猛哥帖木儿看到信中没有过多的要求,于是带着族人回到了祖国。猛哥帖木儿正是努尔哈赤的六世祖。那一时期,猛哥帖木儿与大明保持着良好的关系。
展开剩余75%然而,公元1433年,猛哥帖木儿的部落遭到了另一个女真部落的攻击,猛哥帖木儿阵亡,部落的族人也死伤惨重。虽然猛哥帖木儿的部落并未灭绝,但其实力大幅下降,甚至连他的儿子董山也被敌人俘虏。大明帝国在此时支付赎金将其赎回,并让他继续担任建州左卫的首领。起初,大明企图通过扶植董山来牵制其他女真部落,而董山也十分感激大明的恩情,双方一度关系较好,但这一蜜月期并未持续太久。
随着时间推移,董山频繁抱怨大明边镇的兵将对女真族的压迫,并联合其他女真部落挑起了边境冲突。这使得大明当时的明宪宗朱见深感到不满,最终下令诱捕董山并将其杀害。与此同时,大明也趁机对董山的族人展开了军事打击。努尔哈赤的家族险些被完全摧毁,然而,这次打击反而让董山的儿子深刻认识到大明的强势,他没有做出过激反应,而是向大明表示了完全的服从。
尽管大明没有彻底斩尽杀绝,但董山的后代仍然继承了他的位置,努尔哈赤的家族在当时已经十分弱小,在女真各部中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。如果没有特殊情况,他们可能早就被其他强大部落吞并。然而,由于大明采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,努尔哈赤的家族虽然弱小,却因得到了大明的保护而得以生存下来。
到了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时代,他家族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。为了振兴家族,觉昌安将自己的长孙女嫁给了当时女真大首领王杲的儿子,并且让他的四子塔世克娶了王杲的孙女。努尔哈赤便是他们的儿子。那时的王杲地位显赫,手下有众多部队,他不太愿意服从大明的统治,时常挑起边境争端,导致万历皇帝对此十分愤怒,决定派兵剿灭王杲。
当大明军队前来清剿王杲时,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祖父并没有选择站在亲家一边,而是主动为大明军队担任向导,这一决定无疑是明智的。最终,王杲被彻底消灭。令人意外的是,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并非被王杲的部队所杀,而是在大明军队攻破城池时,不幸被误杀。努尔哈赤在愤怒之下,并没有选择直接向大明军队讨要赔偿,而是要求交出帮助破城的女真部落首领尼堪外兰。
当时的大明指挥官是李成梁。尽管在这件事上大明军的确犯了错,然而,一个小部落的继承人竟然敢如此与大明对话,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容忍的事情。大明不仅没有回应努尔哈赤的要求,甚至威胁要扶植尼堪外兰为女真之主。面对威胁,努尔哈赤并未退缩,反而展现出了超凡的胆略和决心。
1583年,努尔哈赤带着仅有的一百多人,穿上十三副铠甲,开始为父报仇。当时,努尔哈赤尚未拥有强大的实力,他的目标只是报仇,而不是直接与大明为敌。由于大明内部局势动荡,许多地方的义军纷纷起义,导致大明难以顾及东北的女真部落。明朝虽口头上宣称支持尼堪外兰,但实际上并未采取实际行动。而尼堪外兰此时并非一个有足够实力的领袖,且女真部落并不认可他,许多部落开始支持努尔哈赤。
最终,努尔哈赤凭借着超凡的军事才能和时势的变化,在与尼堪外兰的数次交战中大获全胜,尼堪外兰被俘并被处决。此役过后,努尔哈赤名声大噪,成为了女真族的领袖。
到了1618年,努尔哈赤以“七大恨”宣战大明时,他已经不是那个仅拥有十三副铠甲的少年领袖了。此时,他的部队人数已经超过了两万,而大明则处于严重的衰退期。尽管如此,努尔哈赤的军力依然与大明相比差距悬殊,那么,女真又是如何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击败大明的呢?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下次再探讨。
发布于:天津市通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